“永字八法”簡單的講就是毛筆書法中”側(cè)、勒、弩、趯、策、掠、啄、磔“的筆劃。是中國書法歷代書法名家書法理論精華的歸納總結(jié),也是書法初學者必須要掌握的技法之一。也就是現(xiàn)代漢字中的”點、橫、豎、撇、捺、勾、挑、折“。
關(guān)于它的來歷說法不一,傳為隋代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所創(chuàng),為指導初學者習書,便取被譽為“天下法書第一”的王羲之《蘭亭序》的第一個字“永”為例,總結(jié)出一套欲以簡馭繁、“以開字中眼目”的教學方法。
筆畫一 側(cè)
筆鋒著紙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壓再慢慢上收轉(zhuǎn)向,回筆藏鋒視情形改變其角度。
筆畫二 勒
橫畫在書寫時,起筆和收筆需要勒住筆鋒,緩緩中鋒行進,顯示出力量感。
筆畫三 努
豎畫的整體形態(tài)要有力量,筆鋒猶如拉弓射箭,一定要挺拔有力,自信昂揚。
筆畫四 趯
即寫鉤時,應(yīng)當像跳躍那樣,果斷靈敏而不可遲鈍,需要先下蹲蓄力,然后借勢騰躍而出。
筆畫五 策
書寫感覺應(yīng)與鉤類似。用鞭策馬,打完后仍有滑起之意,像鉤一樣有意猶未盡之勢。
筆畫六 掠
向左下的筆畫,前半部以按為主,后來慢慢提起,筆鋒與紙面接觸越來越少,便像出鋒的效果。
筆畫七 啄
又稱短撇,為一向左下之筆畫,如鳥之啄物。最有代表性的,我們可以看啄木鳥啄木之態(tài),短促而尖利,此即為所謂“啄”法。
筆畫八 磔
向左下之筆畫,指的是在書寫時,應(yīng)當用力行筆,在轉(zhuǎn)折處捺滿;或可指捺畫應(yīng)當如刀鋒般尖利,如用筆鋒劈紙一般。
八法作者的意圖,是想通過一個字的剖析來說明基本點畫的寫法及其組合(即零件的制作與安裝,零件作成什么樣子必須服從安裝的需要),使初學者能舉一反三,掌握書法基本點畫的用筆和間架結(jié)構(gòu)的一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