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內,有一件與“后母戊大方鼎”齊名的青銅尊,銅尊的內壁底部有122個銘文,記錄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銘文中,“中國”二字首次現(xiàn)身器物之上,這是我們每個華夏子孫引以為豪的祖國名稱,在泱泱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首次嶄露。
這件國寶的發(fā)現(xiàn)要從1963年說起。那年6月,寶雞縣賈村鎮(zhèn)賈村村民陳堆家后院土崖坍塌了一塊,結果在坍塌的土崖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青銅器,夫妻倆不懂文物鑒定,便暫時將其放在閣樓上裝糧食。第二年,陳堆夫婦因故要去外地,臨走時將青銅器交給哥哥陳湖保管。因生活困難,陳湖將弟弟寄放的青銅器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廢品收購站的師傅也不懂文物,便將這個鐵疙瘩與其它廢銅爛鐵存放在一起,準備送冶煉廠。
幸好沒過多久寶雞市博物館一位叫佟太放的工作人員在一個廢品站中看到了這件銅器,覺得有一定價值,向領導匯報后,博物館再以30元的價格將這件青銅器買走。經(jīng)考古人員初步鑒定,認定這是一尊西周早期時的青銅酒器,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稱作“饕餮(念作taotie)紋”。
時光荏苒,到了1975年,為紀念中日建交,國家文物局要在日本舉辦中國出土文物精品展,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赴京組織籌備。經(jīng)審核后,馬承源很快從全國各地調集了100件一級文物,其中就有寶雞出土的這件饕餮紋銅尊。
馬承源過去只聽說但沒有見過這件銅尊,見到實物后,反復看了好幾遍,心中一直納悶,這么大的器物為什么沒有銘文?隨即他用手在銅尊內壁、底部反復摩挲,忽然感覺底部某個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為振奮,隨即讓人送去除銹。
經(jīng)過清除泥土和銹跡,果然在銅尊底部發(fā)現(xiàn)了長篇銘文。馬承源高興至極,馬上做了拓片,經(jīng)研究,隸定出的銘文有122字。這122個字,揭開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剛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稱“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訓誥和賞賜?!昂巍庇玫玫降馁p賜,鑄成這件銅尊,記載這一重大殊榮。其中有一句“余其宅茲中國”,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這是“中國”二字作為詞組首次在器物上出現(xiàn)。
那時的中國,是一個小小的地名。今天的中國,是十幾億中華兒女共同的家!事后,馬承源將其命名為“何尊”。也因為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國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為了確保文物的安全,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fā)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guī)定全國有64件國寶此后永久不準出國展出,“何尊”便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何尊”仍保存在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內,供游人觀賞。其價值連城,重若千鈞,舉世矚目,中國人應該銘記的一件國之重器!